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



出版品

高血壓防治歷程與藥物治療新趨勢

作者:慈濟綜合醫院院長曾文賓教授口述本社記者整理

  自民國四十二年,治療高血壓的新藥出現後,個人便和高血壓奮鬥將近四十年,而且在台大醫院那段期間,新藥不斷地引進,我都曾實驗與試用過,並做成治療報告。現在勞保、公保所採納的降壓藥,大概都是根據當時我治療報告中使用的藥。以下將從三個方向為讀者介紹高血壓:一、高血壓的基本常識;二、近四十年來,台灣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及世界潮流;三、治療高血壓的新趨勢。

對高血壓的基本認識
高血壓的流行事實與社會、經濟環境成正比,凡是越文明或越開發的地區,高血壓的病人越多;相對的,處於開發中或未開發的地區,患高血壓的人就相當少。然而,不知道是否與種族有關,非洲黑人得高血壓的人卻特別多。另外,在遺傳方面,從高血壓家族或對雙胞胎的研究中,確定它會遺傳,其機率約百分之五十。目前已知道遺傳因子約有三十多種,但要將此研究應用在人類身上,則有待進一步的努力。
引起高血壓的病因,除了遺傳外,大家也同意與環境有關,但二百年來,醫學家仍不確知本態性高血壓的病因何在。例如鹽分問題,有人認為鹽吃太多容易導致高血壓,事實上則不盡然,現在已經知道對食鹽高敏感的人,才會引起高血壓,但誰是食鹽高敏感度的人?目前是無法測量出來的;所以,只好奉勸各位,太鹹的食物少吃為妙。
我們知道,血壓時時刻刻在變動,白天清醒時的血壓與晚上睡覺時的血壓完全不同。正常人或是有輕度高血壓的人,都有日夜血壓高低差距現象存在,大體而言,平均血壓在晚上比白天低十%以下是正常。而容易引起心臟病、中風的高血壓病人,其日夜差幾乎不變,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。
通常在家中自量血壓與門診時量的差別很大,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。其差異值,收縮壓差約十五~二○mm /Hg以上,舒張壓約差十三左右。但無論如何,凡收縮壓有一八○mm/Hg以上,舒張壓在一○○mm/Hg以上者,很容易引起併發症,是治療的對象。
至於小孩子的高血壓標準何在?事實上並沒有正確的數字,只能取某一團體中的測量值為準,凡低於團體九十五%以下為正常,超過五%的人之血壓為高血壓的值,但小孩的高血壓或本態性高血壓的人只佔四十~九十%,這可能與父母遺傳有關。
而年輕人的血壓(年紀在四十歲以下者)標準約為一四○~九○;老人的血壓大部分是收縮壓很高,但舒張壓不見得高,此時稱為純性(收縮壓)高血壓,或動脈性高血壓。

高血壓防治發展及世界潮流
以下,我們來談談四十年來,台灣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及世界潮流。
高血壓病人和正常血壓者發生心臟血管病的機會之比較,以中風率而言,前者是後者的七倍,而發生心臟衰竭是五比一,冠狀動脈則為三比一,至於末稍血管的病變為二比一。
然而,為什麼不是所有中風者都有高血壓呢?主要是因為血管硬化,使得血管內腔變小,血液停留的時間較長,自然容易造成血栓,把血管堵塞,所以,血壓正常的人也會引起中風。
大約在一九○四年左右,有人提出低鹽飲食的觀念,但真正提倡的年代大約是一九四○~一九六○年間;而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出現於一九四七年,三年後才正式應用於治療上。不過,初期的治療藥物,主要是將神經節末端負責血管收縮的交感神經切除。但因神經末梢為交感與副交感交會處,所以,副交感神經也一併被切除;這時,如口乾、腹脹、便秘等副作用便出現了。由於副作用大於降壓的作用,這藥用不到三年便被其他新藥取代。
到了一九四九年,開始有真正治療高血壓的適用藥物,台大醫院於一九五三年引進,並且一直沿用至今。利尿劑的出現始於一九五七年,民國四十七、八年引進台灣,使得台灣治療高血壓進入正軌。到今天為止,有很多種類的藥物出現,而利尿劑和阻斷劑發明後,這些藥對於延續生命、降低死亡率,有很大的幫助。所以,不管高血壓的程度有多嚴重,我想是沒有人會因此而死亡。
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注重心臟血管的保健工作始於一九七二年,當年世界衛生日(四月七日)的海報主題為「你的心臟,你的健康」。民國六十七年的世界衛生日,主題為「打倒高血壓」,而台灣也從這一年開始,對於高血壓的防治工作投下大量心力,並由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推動預防中風、高血壓的活動。
高血壓的定義是,收縮壓一六○、舒張壓九十五以上;正常血壓是一四○/九○以下。前者不管是收縮壓或舒張壓,只要有一項高於這個數字,都算是高血壓;而後者則需兩者兩項兼備。

台灣高血壓的流行率
那麼,台灣高血壓的流行率到底有多少呢?根據我從民國五十二年開始,對南部地區約一萬四千名農人做的高血壓流行病調查,直到去年十月為止,將近三十年的追蹤研究發現:(1)三十年內,有高血壓而從未接受治療的農民,約百分之五十六的人死亡;(2)在三十年前沒有高血壓的人,不管這段時期內是否得高血壓,死亡率只有百分之十八;(3)在這項研究中,還可發現中風的機率,高血壓病人為沒有高血壓的人的七倍,這數字與前面提到國外的研究一樣。
在民國五十四年,我也曾到新竹縣吳鳳鄉做了山胞高血壓的調查,發現高血壓病人約占百分之十四;至於台灣地區的流行病學,我分別於六十五年、七十二年、七十六年做調查,高血壓的流行率仍是百分之十四。
為何高血壓的治療一直在進步,而高血壓的罹患率卻不變?全世界也有同一趨勢,其原因為,部分高血壓患者死亡,而新的高血壓病人增加進來。
另外,我也曾針對四十歲以上的人做調查,取樣台北市與北縣三芝鄉兩地區約一千人,台北市有高血壓的人約百分之二十六點八;三芝鄉約百分之二十八,大致看來,都市與鄉下患高血壓的人口比例差別並不明顯。但是,冠狀動脈性疾病、心肌梗塞、狹心症等,台北市約為三芝鄉的五倍,這可能與台北市的生活方式、飲食習慣有關。
高血壓的可怕,在於患者自己不知道。民國六十八年戶口普查時發現,將近三分之二的人,不曉得自己已得了高血壓,這是因為沒有測量血壓的觀念。但經過六年之後,則降低到僅四分之一的人不知已有高血壓;然而經過治療後,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的卻很低,只有百分之五。但是,我最近一次(大約四年前)對六十五歲的高血壓病人做調查,台北市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療後,血壓可控制在正常範圍,台灣地區約有百分之二十。

高血壓的併發症與對策
在台灣地區,提到高血壓最敏感的問題是中風防治,我們除了提高降壓劑治療的接受率,及流行病學的調查外,同時也做腦中風病型的比較,意思是說,找出中風的真正原因。因為腦出血的原因只有一個──高血壓,血壓高、壓力增加,血管終於破裂。但是,腦梗塞的原因卻很多,如動脈硬化、年紀大、糖尿病等。所以說,台灣地區中風型態多變的原因,即在於腦出血的人減少,而腦梗塞的人增加,這表示我們對於高血壓的防治工作有進步。
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,主要的在心臟、眼睛、腎臟和腦部,而所有症狀中,最早出現的是左心室肥大。所以,高血壓病人應該定期做心電圖,倘若已出現左心室肥大,恢復的機會很小,幸好現在有三~四種高血壓藥,有縮小左心室肥大作用。
高血壓的病期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:第一期完全沒有症狀出現;第二期,至少有一個以上的臟器障礙出現,如左心室肥大、網膜動脈有局部性狹窄、蛋白尿等;第三期,除了第二期臟器障礙出現外,此時還有心臟衰竭、腦出血、高血壓性腦症、眼底網膜出血、乳頭水腫。另外,有時會出現狹心症、心肌梗塞、腦血栓、大動脈瘤勃起、頸動脈閉塞、腎不全等現象,也可列為此時期的症狀,但仍以前項列舉為主。
有些人對於高血壓採不理睬的態度,歐洲有一項研究,針對舒張壓在九十五~一○九的人,在三年內讓他服用沒有降壓作用的安慰劑,結果顯示,百分之八十的人高血壓並未惡化,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血壓繼續上升,所以就變成:「不管它,不治療也沒關係。」這個可能性是會發生,但若有臟器障礙出現,就一定要接受治療,否則它的併發症很可怕。
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法,有避免肥胖、減少鹽分攝取(每日約五公克以下)、酒量每日低於五十七公克、禁菸,和不吃飽和脂肪酸等。因為平均每抽一支香菸要過十分鐘後才會恢復未抽菸時的血壓;而每天喝酒的人,須停半年,血壓才會正常。所以,連續抽菸、喝酒的人,血壓處於不穩定狀態,故易上升。另外,要常運動,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慢跑,視個人情況而定,若能每星期四次,一次走路半小時也不錯。

高血壓藥物治療的新趨勢
最後,我們來談一談有關高血壓治療的新趨勢。
世界上對於高血壓有系統的治療始於一九七○年,根據美國農民醫院的研究,將病人分成兩組,一為治療組,服用當時二種最新的藥;一為控制組,只吃沒有降壓成分的藥如維他命B。在連續五年的實驗中,治療組中死亡一人,血壓約在一○○~一一○左右,併發症但未死的有四人;而控制組中,死亡人數七人,併發症者則有十三人。這雖然是一項不符人性的實驗,對全世界有很大的啟示──高血壓是可以醫治的。
治療高血壓時,應考慮的用藥事項有:一、血壓必須有效且安全的控制;二、不會傷害臟器;三、價格便宜;四、吃藥方便;五、不會影響生活品質,病人可參加社交活動。因為每一種降壓藥都會有副作用,所以,當副作用出現時,病人應立刻告訴醫生。
台灣的治療方式,也是跟著世界潮流。一九七○年,流行三合療法,即血管擴張劑、利尿劑與β阻斷劑三種。一九七七年,美國防高血壓委員會提出一種治療方式,有如階梯式,即第一階無效時,跳到第二階,後第三階、第四階。而不久前義大利的研究又指出,將所有治療高血壓的四類藥,同時列為第一階,並以個人為治療單位,考慮他該使用那一階藥,而非每個人都一視同仁的使用同一種藥。例如,單獨使用某一種藥,其效果只有百分之五十至六十,兩種合併則可提高到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,那就用二種藥;反之,若血壓可控制於正常範圍內,就不一定要用二種藥了。所以有些病人常覺得奇怪,為何以前用二種、三種,現在卻減少了的原因。
談了這麼多,到底什麼情況的病人需要接受治療?所謂重症高血壓是指舒張壓在一一五以上,要立刻治療。中等度則為舒張壓介於一○五~一一四之間,得鑑別是否有續發性高血壓;在短期內的一般治療法,如前面所提非藥物治療、運動、戒菸等,若無改善,就開始用藥物治療。
有些高血壓病人會因為已無症狀出現,而認為不需再服藥;甚至有些醫生也會告訴病人,血壓已降低了,不再需要吃藥了。但事實上,根據美國一位專家的報告指出,只有百分之八的人在停藥後,血壓可回復正常,其他的人過段時間,血壓又會上升。
身為醫護人員應該告訴病人,高血壓的治療是永久性的,若無適當的治療,很容易引起併發症。而目前已有二十四小時作用的降壓劑問世,所以非常方便簡單。當然,病人每次看醫生時,醫生也應主動告訴病人血壓是多少。至於高血壓的最好預防方法,中年人必須定期檢查血壓,如發現高血壓時,則要長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