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



出版品

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‧應從兒童期開始

作者: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部主任 黃碧桃

形成粥樣動脈硬化的原因:
粥樣動脈硬化的病理變化,初期係脂肪痕(fatty streaks),多在三~五歲時即發生,在血管內膜有輕度隆起,而後形成堅硬突起的纖維塊(fibrous plaque),最後才在血管內膜形成潰瘍、血栓出血及鈣化的複雜病灶。形成這些病灶的基本步驟是先由平滑肌增生及吞噬細胞增多,再由大量的膠原、彈性纖維等形成結締組織,最後由脂肪堆積在細胞中。

形成粥樣動脈硬化的可能原因,包括血管的物理特性、血流的方向及流速、血中脂肪的含量、血管內承受的壓力、血管彎曲引起的亂流、年齡、性別及其他未知的因素;引起粥樣動脈硬化的激發因素包括吸煙、高血壓、血脂肪過高、肥胖、心理社會因素、冠狀動脈異常、性別、含高鹽、膽固醇、脂肪及飲食等。

關於血中膽固醇含量過高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,有下列三點證據:
(1)遺傳學的證據:
實驗證明,缺乏專一移出低比重脂肪蛋白接受器的嬰兒,自出生後就會引起高血脂症,並在兒童期引起冠狀動脈疾病及早期死亡。
(2)動物實驗的證據:
許多動物,包括非人類的靈長類,如長期餵食高膽固醇食物,會引起粥樣動脈硬化,而且高血中膽固醇的猴子,可發生動脈內脂肪痕、纖維塊及複雜的血管內變化,但當膽固醇減低後,粥樣硬化可逐漸改善。
(3)流行病學的證據:
研究證明血膽固醇的多寡與冠狀動脈成正比關係,而沒有任何一群膽固醇低的人,有較高的冠狀動脈罹病率,也證明由高膽固醇移民到另一國家,因食物改變而可逐漸變成低膽固醇含量。
一九八三年冠狀動脈預防研究三八○六位無症狀的原發性血膽固醇過高症中年人(膽固醇超過二六六mg%),平均追蹤七‧四年,發現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的一九○○位病人,其膽固醇明顯下降,而且發生冠狀動脈心臟而死亡者比未治療者明顯降低。
Hchrott在一九七九年發表其研究高血膽固醇心得,發現冠狀動脈心臟病有家庭史,血膽固醇過高的成人,易患冠狀動脈心臟病,而且患心肌梗塞的年輕病患,其子女的血中膽固醇比正常人高四倍。

兒童期最常見的高血脂肪症:
正常的脂肪蛋白包括四種:
1.乳糜微粒:係大份子,為將三甘油酸從腸道帶到週邊組織,做為能量供應及儲存用。
2.最低密度脂肪蛋白:第二種將肝中三甘油酸帶到週邊組織的蛋白。
3.低密度脂肪蛋白:膽固醇的主要成分,係形成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。
4.高密度脂肪蛋白:第二種為膽固醇者,將膽固醇帶入肝中貯存。


嬰兒及兒童期,其脂肪蛋白與成人略異,出生時膽固醇一半屬低密度脂肪蛋白,一半屬高密度脂肪蛋白,而三甘油酸成分不一,低密度脂肪蛋白隨年齡增長而增加,變成主要的脂肪蛋白。在廿歲以前,男性的高密度脂肪蛋白較女性低,而最低密度、低密度膽固醇及三甘油酸比女性高,而不正常的高血脂肪症分為五型;在兒童期最常見的是Ⅱa型,其原因有兩種:
1.家庭性:為顯性遺傳,表現高含量的低密度脂肪蛋白,屬較常見型,其發生率為一/二○○~一/五○○,膽固醇為二五○~五○○mg/dl。
2.多發性:由於飲食、新陳代謝及其他不明原因,使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肪蛋白增多。

臨床的症狀:
多小於五歲就出現症狀,身上出現黃色素瘤,發生早期粥樣冠狀硬化,在廿歲以前出現心狡痛、心肌梗塞、主動脈狹窄症狀。強生報告十九%的男性在四○歲以前及四十五%的女性在五○歲以前出現冠狀動脈硬化症狀,而Slack報告男性廿四%在四○歲以前,五十二%在五○歲以前均出現冠狀動脈硬化症狀。

治療高血脂肪症原則:
1.避免抽煙及喝酒。
2.適量運動。
3.避免過量飲食及攝取卡路里。
4.藥物治療:Cholestyramine、Colestipol、Nicotinci acid、Probucal、Clofibrate及Gemfibrozil。
從兒童期開始動脈硬化的證據與促發因素。

關於粥樣動脈硬化係兒童期開始的疾病,證據如下:
1.根據死亡解剖,約一○%的兒童在一○歲以前就可發現動脈壁出現脂肪痕。
2.在韓戰時,七七‧三%之健康年輕美國軍人及越戰時四十五%的健康年輕美國軍人戰死後解剖發現冠狀動脈硬化。

至於兒童期引起粥樣動脈硬化的激發因素則包括:
1.低密度脂肪蛋白膽固醇過高。
2.抽煙。
3.缺乏運動。
4.糖尿病。
5.肥胖症。
6.心理壓力。
7.遺傳因素。

美心臟病學會對兒童飲食的建議:
為從兒童期預防粥樣冠狀動脈硬化,美國心臟學會對兒童飲食的建議為:
1.必須滿二歲以上兒童才開始。
2.營養必須足夠。
3.熱量必須足夠生長及日常活動所需。
4.脂肪含量不能超過卅%的熱量供應(一○%飽和脂肪酸,一○%多鏈非飽和脂肪酸,一○%單鏈非飽和脂肪酸)。
5.膽固醇不能超過一○○mg/1千卡(三○○mg/天)。
6.蛋白質供應十五%熱量。
7.糖類供應五十五%熱量。
8.餐桌上不供應食鹽。
9.其他注意事項:
A.增加有氧運動。
B.不抽煙。
C.避免肥胖。
D.早期發現及治療血脂肪過高。

有關測定血脂肪蛋白的原則如下:
1.所有患早期血管病變(男性小於五○歲,女性小於六○歲),血脂肪過高、猝死症、黃色素瘤及高血壓家族史的兒童,均需早期、定期測定血脂肪蛋白。
2.第一次在二歲時測定,如屬正常則每二~三年測定一次。
3.如屬家族性膽固醇過高症,則自出生期就可以臍帶血測定之。
4.如屬不正常,則需以食物及藥物治療之。

美國小兒科學院對兒童飲食的建議:
1.新生兒最好以母乳哺育,如有困難,可在六個月內以嬰兒奶粉哺育,從滿四~六個月起,開始增加添加食物,如米粉、麥粉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2.滿週歲後,需食用各種平衡營養的食物。
3.早期診斷及治療肥胖症、高血壓症。
4.保持理想體重及規則的運動。
5.如有患早期心臟血管疾病、心絞痛、腦卒中、高血壓、肥胖症、糖尿病及高血脂肪症家族史的兒童,需做:
A.至少兩次血清膽固醇測定。
B.如果膽固醇超過同年齡、性別的第七十五百分位(如二~十九歲,一七○mg/dl),必須測定脂肪蛋白總量及高密度脂肪蛋白;如果膽固醇為七十五~九○百分位(一七○~一八五mg/dl),則調整食物,並每年追蹤一次;如果膽固醇超過第九○百分位(大於一八五mg/dl),則需使用特殊食物,並探討其他激發因素;如果膽固醇超過第九十五百分位(大於二○○mg/dl)兩次,則可診斷為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,需嚴格限制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食物,並使用低血脂肪藥物,如cholestyramine等。
6.減低食物中飽和脂肪、膽固醇及食鹽,增加食物中多鏈非飽和脂肪。

結 論
粥樣動脈硬化症、高血壓、腦卒中及冠狀動脈心臟病,雖然是成人的疾病,但均是由兒童期就開始形成,為增進健康,減低成人的罹患率及死亡率,預防這些疾病,應該由兒童期做起。預防的重點工作為:
1.避免肥胖。
2.早期診斷任何脂肪代謝異常,並使用食物或藥物治療。
3.早期診斷及治療高血壓。
4.規則耗能量的運動。
5.避免抽煙及試法戒煙。
6.餐桌上不使用食鹽。